马博士谈营养之四十二:清明时节话鸡蛋

清明时节话鸡蛋 清明原来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不属于一个节日。相传,在清明的前一天有一个“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此节是在春秋时期,晋文公为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设立的。这个节日的主要习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唐朝时把清明与寒食节合并成“清明节”,逐渐形成了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民俗活动。 小时候过清明节,除了祭奠扫墓外,记忆最深的应该是吃煮鸡蛋。这是因为,在上世纪60、70年代,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鸡蛋属于奢侈品,并不是想吃就能天天吃到的。当时能吃上鸡蛋,印象当然深啦! 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清明节吃煮鸡蛋的习俗。一些地方,清明节吃鸡蛋,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重要,称为吃“节蛋”。小孩子拿出各自带的煮鸡蛋比大小,相互撞击比谁的鸡蛋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除了吃煮鸡蛋,还有吃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食品的。 鸡蛋,以及其他蛋类,如鸭蛋、鹅蛋、鹌鹑蛋等,是营养丰富、全面的食品,含有蛋白质、脂肪、卵黄素、卵磷脂、维生素和铁、钙、钾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鸡蛋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1个50克(1两)的鸡蛋含有大约6克的蛋白质。并且由于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组织非常相近,所以,几乎能被人体完全吸收、利用。 1个50克的鸡蛋中含脂肪5克左右,大多集中在蛋黄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多,脂肪呈乳融状,易被人体吸收。蛋黄中的维生素含量丰富、种类齐全,包括B族维生素,维生素A、D、E、K,但含的维生素C比较少。矿物质主要存在于蛋黄中,其中钙、磷、铁、锌、硒等含量丰富。蛋黄是磷脂的极好来源,含有丰富的DHA和卵磷脂等,可以促进大脑和体格的发育,卵磷脂具有降低血胆固醇的效果,并且能够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常吃适量的蛋类,每天可以吃25~50克,约1个鸡蛋。这里说的蛋不仅指鸡蛋,而且还包括鸭蛋、鹅蛋、鹌鹑蛋等,因为他们的营养成分是差不多的。 鸡蛋的做法有多种,常见的是煮鸡蛋、蒸鸡蛋、煎鸡蛋、炒鸡蛋等,煎鸡蛋和炒鸡蛋时维生素的损失较大,煮鸡蛋几乎不损失维生素。 正确的煮鸡蛋的方法是,冷水下锅,用小火逐渐加热,等沸腾后用微火再煮2分钟关火,关火后5分钟以后从锅中捞出。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而又不老。 附:寒食节的传说 相传,寒食节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当时,晋国的公子重耳,在外流亡19年,介子推一直护驾跟随,立下大功。后来,重耳回国即位,当上了晋国的国王,即晋文公。晋文公想给介子推封官加爵,介子推不愿意做官,便背着老母,躲入深山。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心生一计(特馊的主意!):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地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5947690100dkqt.html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