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治疗与家庭护理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瘙痒,易复发。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 [1]。 湿疹最常见的类型是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也称为特应性湿疹(atopic eczema),这是一种过敏性疾病,会使皮肤干燥和瘙痒,最常见于婴儿和儿童。在婴儿中,皮疹一般出现在脸颊和嘴的周围;2岁时,特应性皮炎通常发生在手、手腕、手臂、腿;4岁时,通常出现在肘部的折痕和膝盖弯折的地方;在儿童和成人中,最常见于面部、颈部、肘部内侧、膝盖背面和脚踝[2,4]。 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机体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干冷的空气、普通感冒或流感、刺激性化学物接触皮肤、羊毛等粗糙材料接触皮肤、添加到护肤液或肥皂中的香料和染料、洗澡太多、不注意保湿皮肤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1,3]。但湿疹是不会传染的[2]。 大多数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之后症状都会大大减轻,大约有一半看到的特应性皮炎会在20岁时完全消失。但一些人的特应性皮炎则会终生存在。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其体征和症状会比童年时轻得多[4]。 实验室检查可用于鉴别诊断和筛查可能病因,变应原检查有助于寻找可能的致敏原,斑贴试验有助于诊断接触性皮炎,真菌检查可鉴别浅部真菌病,疥虫检查可协助排除疥疮,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皮损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必要时应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1]。 湿疹和特应性皮炎不能被治愈,但它们是可以被控制的[5]。治疗湿疹的目的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湿疹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期。局部治疗是湿疹治疗的主要手段,应根据皮损分期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 1、急性期无水疱、糜烂、渗出时,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或凝胶;大量渗出时应选择冷湿敷,如3%硼酸溶液、0.1%盐酸小襞碱溶液、0.1%依沙吖啶溶液等;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可用氧化锌油剂。 2、亚急性期皮损建议外用氧化锌糊剂、糖皮质激素乳膏。 3、慢性期皮损建议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乳剂或酊剂等,可合用保湿剂及角质松解剂,如20%-40%尿素软膏、5%-10%水杨酸软膏等[1]。 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是治疗湿疹的主要药物。初始治疗应根据皮损的性质选择合适强度的糖皮质激素: 1、轻度湿疹建议选择弱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软膏。 2、中度湿疹建议选择中效激素,如曲安奈德、糠酸莫米松等。 3、重度肥厚性皮损建议选择强效糖皮质激素,如哈西奈德、卤米松软膏。强效糖皮质激素连续应用一般不超过2周,以减少急性耐受及不良反应。 儿童患者、面部及皮肤皱褶部位皮损一般弱效或中效糖皮质激素即有效。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对湿疹有治疗作用,且无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尤其适合头面部及间擦部位湿疹的治疗[1]。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会影响免疫系统,所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建议这些药物只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才使用[5]。在严重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处方口服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或注射皮质类固醇,这些药物是有效的,但不能长期使用,因为有潜在的严重副作用[6]。 应该和医生讨论哪种治疗方案和药物最适合你,但是在家里护理皮肤可能可以减少处方药的需要,比如可以使用润肤霜或外用类固醇来止痒;严重瘙痒也可以口服抗组胺药(盐酸苯海拉明会使你嗜睡,可能在晚上睡觉时特别有帮助。另外,也可以考虑西替利嗪或非索非那定[6]);每日使用两到三次霜剂、乳液或软膏(如凡士林、丝塔芙、优色林、Nutraderm[3,6])来保湿皮肤,保湿剂应该是无酒精、气味、染料、香料、或其他皮肤刺激性化学物质的[3];用温和的沐浴露来代替普通肥皂或清洁剂,不要使用除臭或抗菌肥皂;洗澡时间不要太长(把洗澡时间限制在10到15分钟);洗澡要用温水,而不是热水[6];洗澡后涂抹润肤剂来保湿皮肤[3];洗澡后3分钟内就应涂上护肤用品,这样有助于把水份“锁住”[7]。保湿皮肤有助于预防发痒。注意即使发痒也不要抓挠皮肤,以免抓破皮肤造成细菌感染。压力会引起湿疹发作,所以要学习怎样缓解压力[5]。另外还可以尝试识别和避免会加重炎症的过敏原,减少暴露于触发条件的机会[6]。 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缺乏对抗感染的蛋白质,所以比较容易被细菌和病毒引起皮肤感染。真菌感染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也很常见[3]。如果出现这些并发症的话,就要相应进行治疗。 益生菌、维生素D或E、锌或硒、月见草油等膳食补充剂,德国洋甘菊、针灸、顺势疗法、按摩疗法等替代疗法用于治疗湿疹都没有确凿的证据[6]。 另外,中药和中药膏也未必都是无副作用或副作用小的,我国的《湿疹诊疗指南》中也提到了:应注意中药也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等[1]。所以应谨慎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邻峰,高兴华,顾恒,等. 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1):5-6.
  2. MedlinePlus. Eczema. http://www.nlm.nih.gov/medlineplus/eczema.html
  3. NIH/NIAID. Eczema. 2013. http://www.niaid.nih.gov/topics/eczema/understanding/Pages/cause.aspx
  4. AAD.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Eczema. 2010. http://www.skincarephysicians.com/eczemanet/FAQ.html
  5. FamilyDoctor.org. Eczema and Atopic Dermatitis. 2014. http://familydoctor.org/familydoctor/en/diseases-conditions/eczema-and-atopic-dermatitis.printerview.all.html
  6. MAYOCLINIC. Atopic dermatitis (eczema). 2014. http://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eczema/basics/treatment/con-20032073
  7. HealthLinkBC. 婴儿及幼童的湿疹与食物过敏. 2011. http://www.healthlinkbc.ca/healthyeating/bilingua/chinese/eczema-and-food-allergy-in-babies-and-young-children-chinese.pdf
8. 新浪微博:@火爸朱剑笛 微信公众号:huobahuohuo(直接搜微信号,不要在公众号里搜) 本文地址:http://huobablog.com/?p=311 来自:火爸博客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