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疫苗有必要接种吗?

第二类疫苗不是没必要接种,而是国家还没这么多钱免费给我们接种。@疫苗与科学 说:“总有人问各种自费疫苗是否要接种,我再声明:不差钱,就该接种。如果要按疫苗的重要性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水痘疫苗、流脑AC结合疫苗、流脑4价多糖疫苗、轮状病毒疫苗。五联疫苗不能归入前类,属于强烈建议接种。”@疫苗与科学 是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主管医师陶黎纳医生。其实我国的一些第二类疫苗在很多发达国家都是免费接种的。 中国的疫苗安全吗? 2011年3月1日,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疫苗监管系统经验证符合国际标准,获得了世卫组织认可。世卫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博士说:“它肯定了中国的监管机关有能力确保入市疫苗都是质量可靠的疫苗。”国 家疫苗监管系统由国内专家设计,同时凝聚了世卫组织的大量建议。世卫组织专家依据各项指标逐一审查了国家药监局在系统整体框架、入市许可和签发批件、上市 后监测(包括接种后不良反应)、批签发、实验室服务、对生产场所和分销渠道的监管检查、对临床试验的授权与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专家们还赴北京、上海、 河北、江苏等地,考察当地疫苗监管单位。[6] 2012年我国疫苗防疫接种4.8亿剂次,真正明确下来有后遗症的不到10例。但是如果不接种疫苗会怎样呢?1992-2009年,全国减少肝硬化、肝癌等引起的死亡430万人。就是说,光是不接种乙肝疫苗,每年就可能会有25万人因肝硬化、肝癌等病死亡![10]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各种“第二类疫苗”,资料主要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疫苗立场文件。[1] 乙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疫苗) 在世界范围内,肺炎是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细菌性肺炎第二种最常见的起因是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8]乙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又称“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疫苗)。2000年,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在全球至少导致813万名5岁以下儿童罹患严重疾病,并造成37.1万人死亡。2008年,Hib造成了20.3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 Hib在鼻咽部定植后感染和发病。Hib定植后可引发疾病,其途径为:1、通过进入血液,继发传播至其他部位,引发脑膜炎、肺炎和其他严重疾病,包括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心包炎、蜂窝组织炎和会厌炎(统称为侵袭性Hib疾病);2、经邻近部位传播至鼻窦或中耳,导致鼻窦炎和中耳炎。在未接种Hib疫苗的人群中,Hib是1岁以下儿童中非流行性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因。即便给予适当的治疗,5%的Hib脑膜炎患儿仍会死亡,而20%~40%的幸存者会有严重的后遗症,包括失明、失聪和学习障碍等。 截至2013年3月,184个国家和地区已将Hib结合疫苗纳入其免疫规划。在那些已将Hib结合疫苗纳入本国免疫规划的国家,Hib疫苗的使用已使侵袭性Hib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下降了90%以上。 接种Hib疫苗(无论是作为单价疫苗使用或与其他抗原联用)后严重不良事件并不常见,因此Hib疫苗是现有的最安全的疫苗之一。在一项纳入了4000多名婴儿的研究中,严重不良事件的类型和频次在Hib结合疫苗组和安慰剂组之间并无差异。 接种疫苗仍然是预防Hib疾病的唯一有效手段;且由于Hib已对越来越多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接种疫苗尤有必要。 肺炎球菌疫苗 在世界范围内,肺炎是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据估计,肺炎每年造成1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比死于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的儿童总人数还要多,占全世界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的18%。儿童细菌性肺炎的最常见起因是肺炎链球菌。针对B型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麻疹和百日咳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肺炎的最有效方法。[8] 肺炎球菌感染可引发脑膜炎、菌血症、肺炎等严重疾病。肺炎球菌的血清型多达90余种。在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引进之前,全球儿童中≥70%的侵袭性肺炎球菌病(IPD)系由6~11种血清型所致,1、5、6A、6B、14、19F和23F是5岁以下儿童侵袭性肺炎球菌病的最常见病因。对1980年至2007年(即各国引进7价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之前)5岁以下儿童侵袭性肺炎球菌病血清型资料开展过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各地理区域中,≥49%的侵袭性肺炎球菌病是由PCV7所覆盖的血清型所导致的,当然各区域间差异较大(范围:49%~82%),其中北美和欧洲的血清型覆盖率最高。据相应估算,PCV10和PCV13相对应的血清型覆盖率在各区域达到≥70%。(范围:分别为70%~84%和74%~88%)。 发展中国家肺炎球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远高于工业化国家,其中大多数死亡发生在非洲和亚洲。据世卫组织估算,2008年约有47.6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球菌感染。在广泛接种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之前,2岁以下儿童中侵袭性肺炎球菌病的年发病率在欧洲为44.4/100,000,在美国为167/100,000。侵袭性肺炎球菌病的病死率(CFR)很高;在发展中国家,脓毒血症的病死率达20%,而脑膜炎的病死率达50%。即便在工业化国家,虽然具备适宜的抗生素治疗和重症监护,肺炎球菌菌血症总的病死率在成人仍可达15%~20%,在老人中更高达30%~40%。在脑膜炎幸存者中,长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听力丧失、智力低下、运动异常和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可高达58%。肺炎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大环内酯类和氯霉素)产生耐药性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这使得特异性治疗更加复杂,也进一步凸显了接种疫苗预防肺炎球菌疾病的重要性。 目前,国际市场上有2种肺炎球菌病疫苗:一种是23价多糖疫苗(PPV23),自20世纪80年代初上市;另一种是2个结合疫苗(10价疫苗PCV10和13价疫苗PCV13),自2009年起上市供应。7价结合疫苗正在逐步退出市场(但我国目前只有7价肺炎疫苗和23价肺炎疫苗)。 世卫组织建议,全球各国均应将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纳入本国的儿童免疫接种规划。PCV10和PCV13在疫苗覆盖的血清型方面具有相当的安全性和效力。在选择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时,应考虑疫苗血清型是否符合本地确定的目标人群流行的血清型、以及疫苗的供应和成本效果方面的问题。 虽然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7)中未含一些在发展中国家可导致肺炎球菌疾病的部分重要的血清型,但它的确能显著防止这些国家中婴幼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美国在2000年就将PCV-7纳入婴儿常规免疫接种规划,随后进一步进入十几个国家的常规免疫接种规划。在美国有2000多万儿童接种了PCV-7,上市后监测未见明显不良事件。[7] PCV7疫苗的安全性情况已非常明确。PCV10和PCV13接种于婴幼儿时,具有与PCV7相似的安全性。一项研究纳入了4429名健康婴儿,在接种PCV13的同时接种其他常规儿童期疫苗,结果在约10%的受种者中出现了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发热、激惹、食欲减退和睡眠增加和/或减少。>39°C发热的发生率为1/100至<1/10,呕吐和腹泻的发生率为1/1000至<1/100,超敏反应(包括皮疹、面部水肿、呼吸困难)和中枢神经系统失调(包括抽搐和低渗低反应症状)的发生率为1/10,000至<1/1000。一项纳入了5项随机对照试验(其中共包括4004名受种者)的综述,得出结论认为,PCV10或PCV7与其他儿童期常规疫苗同时用作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时,他们的安全性和反应原性处于相同的范围内。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23价非结合型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主要用于预防成人肺炎球菌性疾病。疫苗注册许可用于有一定基础疾病的成人和≥2岁儿童。 PPV23已有几十年的使用经验,无论是在严重的速发反应方面还是在潜在的长期不良后果方面都很安全。 30多年来,尽管进行了多个研究,PPV23在儿童和成人的效力和效果仍然难以定论,存在诸多争议。高质量的RCTs并未证实PPV23对肺炎球菌感染的高风险成人具有保护作用。 一些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建议肺炎球菌感染致病和致死风险高的人群应接种PPV23,包括≥65岁老人、镰状细胞病或无脾者、基础疾病影响心肺功能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毒感染者)。 流感疫苗 世界各地均有流感发生,每年全球的罹患率大约是:成人5%~10%、儿童20%~30%。A型流感病毒可引发全球性大流行,主要表现为新的病毒“亚型”(或亚型株)的快速传播。据18世纪中期以来的记录,全球性大暴发约每隔10~40年发生一次。在这些大流行中,1918年发生的“西班牙流感”最为严重,导致全球约2千万~4千万甚至更多人死亡。其他两次严重性相对较低的大流行分别发生于1957年(“亚洲流感”)和1968年(“香港流感”)。2009年,由A(H1N1)株引发的全球性暴发达到了大流行的程度,但随后在2010年逐渐转为季节性流感。 目前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疫苗(TIV)和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 一项疫苗上市后、基于人群的研究评估了TIV的安全性,251,600名18岁以下儿童(含8476名6~23月龄的儿童)接种TIV后,未发现重大的需要医学处理的不良事件。同样,美国对TIV上市后历时15年的监测数据(共接种了近7.5亿剂)进行审核后,未发现新的安全问题。在美国和孟加拉国开展的数项随机对照试验分析了妊娠期接种流感疫苗的安全性,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也未发现与之相关的胎儿期、围产期、或婴儿期并发症。 研究发现,在大规模接种含AS03佐剂的大流行性H1N1疫苗后,出现了罕见的嗜睡症/猝倒症(主要发生在北欧国家),但含AS03佐剂的季节性流感疫苗未见此不良事件。 对于拟启动或推广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计划的国家,世卫组织建议应考虑将妊娠期妇女列为最优先接种对象。需要考虑接种的其他高危人群包括:6-59月龄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排序不分先后)。 孕妇在妊娠任何阶段均应接种灭活流感疫苗TIV。证据表明季节性流感疫苗在整个妊娠期接种均是安全的,可有效预防孕妇及其婴儿罹患流感。孕妇罹患严重流感并因此而死亡的风险较高;感染还可能导致死产、新生儿死亡、早产、低出生体重等并发症。如孕妇同时患有哮喘、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妊娠期发生严重流感的风险可进一步加大。 流感是老年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2003~2008年间,在中国城镇地区,≥65岁老年人流感相关超额死亡占86%。1976–2007年间,在美国所有流感相关的死亡病例中,≥65岁的老年人一直约占90%。虽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现有流感疫苗在老年人中的有效性不如年轻成人,但疫苗接种仍是目前可以得到的保护老年人免于罹患流感的最有效的公共卫生工具。 建议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以确保疫苗与流感病毒流行株之间的最佳匹配。 水痘疫苗 水痘是一种急性、高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儿童期发病的病例大多数病情都比较轻,成人水痘却往往病情较重。尤其对于新生儿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来说,水痘可能是致命性疾病。由于极具传染性,几乎世界上所有孩子或年轻人都经历过水痘。从1990年至1994年(未使用水痘疫苗),美国每年大约发生400万水痘病例,其中约1万人需要住院治疗,100人死亡。 虽然水痘通常是一种良性的儿童期疾病,但是病程中有时会并发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诱导的肺炎或脑炎,有时会导致永久的后遗症或死亡。疤痕可能是小疱继发细菌感染所致,并且这种感染也可能会导致坏死性筋膜炎或败血症。在美国和加拿大,并发侵袭性A型链球菌感染病例越来越多。其它严重的临床表现包括VZA导致的肺炎(常见于成人),罕见的先天性水痘综合症(怀孕前20周内感染水痘而致)和母亲产前5天到产后48小时期间患水痘而导致的新生儿围产期水痘。对于免疫缺陷者,包括HIV感染者,水痘病情往往较重,并且带状疱疹会复发。对于采用系统性类固醇治疗方法治疗哮喘的儿童来说,偶尔也会发生严重的致命的水痘。一般说来,水痘导致的并发症以及死亡较常见于成人而非儿童。健康成年人的病例-死亡比(每10万病例的死亡数)高出5-9岁儿童的30-40倍。 大约10%-20%的病例在以后会出现沿神经“皮节”分布、成簇状的疼痛的小疱疹,即带状疱疹。大多数带状疱疹发生在50岁以上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这也是HIV阳性者相对常见的并发症。带状疱疹有时会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如颅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偏瘫,或者带状疱疹眼炎后的视觉损害。近15%的带状疱疹患者都会出现患处疼痛或麻木,症状持续至少几周,有时甚至是永久性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恶性肿瘤患者、AIDS或其它免疫缺陷的患者会出现播散性带状疱疹,有时会致命。带状疱疹患者可传染无免疫力的接触者,使之发生水痘。 患水痘期间获得的免疫力既不能防止可能的VZV感染,也不能预防带状疱疹病毒随后的再激活。 在美国,儿童期接种水痘疫苗,有70%-90%可获得免疫保护,免疫后7-10年有95%以上可预防重症水痘发生。对发生在某日托中心的水痘爆发流行的研究发现,已上市的疫苗预防重症水痘的效力为100%,预防全部疾病的效力为86%。未接种的易感儿童的罹患率为88%。很可能对带状疱疹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这一点尚未得到证明。 健康儿童接种水痘疫苗的不良效应仅表现为接种后几小时内注射部位的红肿(27%),有些受种者(<5%)在4周内会出现伴有皮疹的轻微的水痘样疾病。在对900名健康儿童和青少年的安慰剂对照研究中,仅发现接种部位的疼痛和发红。已具有免疫力的人群接种疫苗耐受性也很好。接种疫苗后有少数人出现轻微的带状疱疹,这说明目前使用的疫苗株可能会潜伏下来,并伴有之后再激活的风险。自从疫苗在美国上市后,已分发使用1000万剂,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收到过接种水痘疫苗后出现脑炎、共济失调、肺炎、血小板减少症、关节病和多形性红斑的报告。这些事件可能与接种疫苗没有因果关系,而且与自然感染后出现的情况相比,这些事件的发生率要低得多。 脑膜炎疫苗 在大多数国家,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双球菌)都已被确认为导致脑膜炎和爆发性败血症的首要原因,并且已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奈瑟球菌属一般寄居在正常人的鼻咽部,携带者通常无症状;该菌易于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给密切接触者。据报道,4%~35%健康成人的鼻咽部携带有潜在致病的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可以分为A、B、C、29E、H、I、K、L、W135、X、Y、Z等12个血清群。绝大多数侵袭性脑膜炎球菌感染由表达A、B、C、X、W135或Y群荚膜多糖的血清群引发。有限的资料提示,在亚洲,多数脑膜炎球菌病是由A群或C群引起的。除脑膜炎和菌血症外,脑膜炎球菌偶也可引发关节炎、心肌炎、心包炎和眼内炎。脑膜炎球菌所致脑膜炎和/或菌血症如不予治疗,常可致死。即便给予适宜的治疗,病死率仍可高达10%,其中多数患者在发病后24~48小时内死亡。约10%~20%的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存活者有永久的后遗症,如精神发育迟滞、耳聋、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现有的脑膜炎球菌疫苗包括多糖疫苗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 脑膜炎多糖疫苗 国际市场上供应的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配方包括二价疫苗(A,C)、三价疫苗(A,C,W135)和四价疫苗(A,C,W135,Y)。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于≥2岁的人员。 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不良反应通常较轻微;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疼痛和红斑1~2天,发生率为4%~46%不等。不到5%的受种者(主要是婴儿)可出现一过性发热。全身性变态反应(如,荨麻疹、气喘、皮疹)的发生率约为每10万接种剂次不到0.1例;另据报告,过敏反应在每10万受种者中的发生次数不到0.1例。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惊厥、感觉丧失和感觉异常)也有报告,但并不常见。除非受种者既往对此类疫苗的任何成分发生过严重的过敏反应,否则,此类疫苗的使用无禁忌证,包括孕妇和免疫缺陷者。 中国已将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A+C群)纳入本国的常规免疫接种规划。 脑膜炎结合疫苗 目前获上市许可的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为单价疫苗(A群或C群)或四价疫苗(A、C、W135和Y),此外还有基于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球菌C疫苗的联合疫苗(HibMenC)。 所有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均有良好的安全性。无论是在临床试验期间还是在上市后监测中,均未发现这些疫苗伴有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注射部位可出现红斑、肿胀、疼痛。此种反应通常可于接种后首日出现,持续1~3天。在少见的情况下,儿童在接种后可在短期内出现发热或激惹。 世卫组织的立场/建议 就每个国家而言,疫苗的选择取决于当地流行的脑膜炎球菌血清群(如系B群,还应确定具体的血清亚型)。 结合疫苗要优越于多糖疫苗,因其具备潜在的群体保护效应和较高的免疫原性,尤其是在2岁以下的儿童。结合疫苗和多糖疫苗均可安全有效地在孕妇中使用。 轮状病毒疫苗 腹泻病是造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发展中国家,轮状病毒和大肠杆菌是造成腹泻的两个最常见的病原体。[9]轮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幼儿严重腹泻性疾病的最常见病因。据世卫组织在2004年的估测数据,每年有52.7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疫苗可预防的轮状病毒感染,其中多数儿童生活在低收入国家。 目前已有两种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在国际市场上市供应:Rotarix和RotaTeq。这两种疫苗均可安全有效地预防轮状病毒引发的胃肠道疾病。 中国使用的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是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出品的,主要用于2个月至3岁婴幼儿,可预防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每年应服一次。[2] 世卫组织建议全球婴儿均应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灭活脊灰疫苗 我国目前免费接种的脊灰疫苗为口服减毒活疫苗。许多发达国家的常规免疫接种规划中近年来已不再使用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口服减毒活疫苗(OPV),改而使用灭活脊灰疫苗(IPV),因为脊灰减毒活疫苗会导致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脊灰减毒活疫苗的一种不良事件),在使用脊灰减毒活疫苗的国家,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的发生率约为每年4例/百万出生队列。而灭活脊灰疫苗除轻微的局部红斑、硬结和触痛外,没有任何其他经证实的不良事件。2013年4月25日,全球消灭脊灰行动在全球疫苗峰会上推出了一项6年期全面计划中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停止使用口服脊灰疫苗”,采用灭活脊灰疫苗和逐渐淘汰导致大多数cVDPV(传播性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的口服脊灰疫苗成分。[5] 所以,建议经济条件许可的家长为孩子自费改用灭活脊灰疫苗,至少在接种第一剂次时使用灭活疫苗。另外也可以选择包含了灭活脊灰疫苗、白百破疫苗和Hib疫苗的五联疫苗。 五联疫苗 五联疫苗指包含了灭活脊灰疫苗、白百破疫苗和Hib疫苗的联合疫苗。五联疫苗里面的灭活脊灰疫苗比我国免费的脊灰口服减毒活疫苗更安全,不会导致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五联疫苗只要打4针,比常规接种灭活脊灰疫苗、白百破疫苗和Hib疫苗这几个疫苗少了8次打针的痛苦和可能的不良反应,也减少了8次往返接种门诊的折腾。如果按常规接种的话,灭活脊灰疫苗、白百破疫苗和Hib疫苗要各打4针,共12针。 关于疫苗接种的传言和事实[3] 传言:预防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的联合疫苗和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疫苗会导致新生儿猝死综合征。 事实:疫苗的使用与新生儿猝死之间并不存在因果联系,但使用这些疫苗的时间正是婴儿可能出现新生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时期。换言之,新生儿猝死综合征死亡与疫苗接种是同时偶发,即便没有接种疫苗,也会出现死亡。关键是不要忘记这四种疾病都是致命性的,婴儿如不进行接种预防,就会面临极大的死亡或严重残疾的风险。 传言:疫苗可预防疾病在我所在的国家几乎已经消灭,所以不必再进行疫苗接种。 事实:尽管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在许多国家已经不再常见,但引发这些疾病的传染性病原体依然还在世界的某些地方传播。在相互联系极为密切的当今世界,这些病原体可以跨越地理疆界,感染缺乏保护的人群。例如在西欧,自2005年以来,麻疹疫情就曾发生在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和英国的未接种人群中。因此,选择疫苗接种的两个主要原因是要保护我们自己和保护我们身边的人。成功的疫苗接种计划犹如成功的社会,依靠每个个体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全民的福祉。我们不应依赖由身边的人来遏止疾病传播;我们自己也应尽到个人的一份力。 传言:向儿童一次接种一种以上的疫苗会增大有害副作用的风险,并会使儿童的免疫系统负担过重。 事实:科学证据表明,同时接种几种疫苗不会对儿童的免疫系统带来不良反应。儿童每天接触数百种异物,这些异物都能诱发免疫反应。就是吃东西这个简单的动作,也能将新的抗原带入体内,而且人的口腔和鼻腔内就有无数细菌在生存。一名儿童因患普通感冒或咽喉痛而接触到的抗原数量远远超过疫苗接种途径的接触。一次接种几种疫苗的一大好处是可以少去医院,从而节省时间和金钱,而且更可能的情况是,儿童是按程序完成推荐疫苗的接种。此外,如果有可能进行诸如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一类的联合疫苗接种,就能减少注射次数。 传言:流感只是麻烦而已,而且疫苗也不见得很有效。 事实:流感并不仅仅是麻烦而已。它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每年在全球导致30至50万人死亡。孕妇、幼童、健康状况欠佳的老人以及患有哮喘或心脏病等慢性病的人群受严重感染和死亡威胁的风险更高。为孕妇接种的另一个好处是能为新生儿提供保护(目前还没有针对6个月以下婴儿的疫苗)。疫苗能使人们对在任何季节都流行且流行性最高的三种流感病毒产生免疫。它是帮助人们降低严重感冒的患病和传染几率的最好方式。避免感冒意味着能节省额外的医疗费用,也能避免因请病假产生的收入损失。 传言:通过疾病获得免疫比通过疫苗获得好。 事实:疫苗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免疫反应与通过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类似,但疫苗不会导致疾病,也不会使接种者受到潜在并发症的威胁。相比之下,通过天然感染获得免疫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例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会导致精神发育迟缓,风疹会导致出生缺陷,乙肝病毒会导致肝癌,麻疹则能导致死亡。 传言:疫苗含有水银,非常危险。 事实:硫柳汞是一种含汞的有机化合物,它是作为防腐剂添加到某些疫苗中。在多剂量瓶疫苗中,硫柳汞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防腐剂。没有证据表明疫苗中的硫柳汞用量会对健康构成威胁。 接种第二类疫苗出问题谁负责? 根据我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因接种第二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偿费用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具体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4]如目前已出台的有《北京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试行)》、《广东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试行)》、《广西壮族自治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等。 不接种第二类疫苗出问题谁负责? 谁说不要接种第二类疫苗的,就问他这个问题。 出处:http://huobablog.com/?p=105 参考资料:
  1. http://www.who.int/immunization/documents/positionpapers/zh/
  2. http://www.vacmic.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
  3. http://www.who.int/features/qa/84/zh/
  4. http://www.gov.cn/zwgk/2005-05/23/content_275.htm
  5.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13/polio_six_year_plan_20130425/zh/index.html
  6. http://www.who.int/immunization/newsroom/press/China_WHO_approval_vaccine_regulatory_system/zh/
  7. http://www.who.int/immunization/pneumococcal_conjugate_Chinese.pdf
  8.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31/zh/
  9.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30/zh/
  10. http://finance.chinanews.com/jk/2013/07-27/5091266.shtml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