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打疫苗出现异常反应难免 只补偿不作赔偿

来源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0-03/27/content_19358607.htm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0-03/27/xin_08303072709423281184131.jpg) 江北区为农民工接种甲流疫苗(资料图片) 记者 钱波 摄 每年接种10亿剂次 异常反应发生率很低 最近,一些人对接种疫苗的安全不免产生怀疑。昨日,卫生部发布《预防接种知识热点问题答问材料》称,我国上市疫苗总体上是安全的。 材料称,近年报道的多起“接种事件”,均没有证据表明与疫苗质量有关。 材料称,近几年,我国每年预防接种大约10亿剂次,但是经过调查诊断与接种疫苗有关且较为严重的异常反应很少,发生率很低。 材料说,异常反应是疫苗本身固有特性引起的,是不可避免的;它既不是疫苗质量问题造成,也不是实施差错造成,各方均无过错。因此,对受种者予以一定经济补偿,不是赔偿。   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非法定机构不能作结论 卫生部昨日发出通知称,任何医疗机构和个人不能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作出调查诊断结论。 卫生部表示,关于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在国家《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中有明确规定,在省、市、县级疾控机构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专家组,负责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 卫生部强调,鉴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因很复杂,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调查诊断需要时间,不会马上得出结论。任何医疗机构和个人不能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作出调查诊断结论。对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引起的死亡事件,需要进行尸检才能得出结论,而尸检一般需要2个月左右时间。(人民网)   预防接种热点问题答疑 近期,卫生部收集了社会关注的预防接种有关问题,并组织专家进行了解答。 问题:预防接种安全吗? 回答:程序确保安全性 疫苗在获得注册前都需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疫苗在上市使用前都要实施严格的批签发制度。在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都有完整的、科学的、规范的要求,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问题:相关法规有哪些? 回答:四大法规全覆盖 目前我国预防接种工作管理的法律制度依据有《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等。其中,《管理条例》对疫苗流通、疫苗接种、保障措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问题:异常反应多不多? 回答:反应难免但很少 疫苗对于人体毕竟是异物,由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的个体差异,有很少部分人可能出现异常反应,但发生率极低。 问题:哪些反应非异常? 回答:六情形不属异常 (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2)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3)因接种单位违规操作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偶合发病;(5)受种者有疫苗规定的接种禁忌,接种后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问题:种后异常谁补偿? 回答:按疫苗分类补偿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规定,对因异常反应引起的严重损害者给予一次性补偿。属于法定免疫疫苗引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费用由省级财政安排,属于自费接种的疫苗引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费用由生产企业承担。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